来自当当网http://www.dangdang.com/的优秀用户Miss. 张,于2023年08月09日 15:19:37在经验百科知识平台总结分享了一篇关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若想培养优秀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老君山”的百科,非常感谢Miss. 张的辛苦付出,他总结的解决技巧方法及常用办法如下:简要回答
旁边的同事最近在学少儿英语,我便和她开玩笑地说:“你这业余爱好还真是与众不同,又不是小孩子了,学什么少儿英语”。同事回答我:“这不是每天要陪着女儿一起学,要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嘛”。瞬间被同事的教育行为深深感动,陪伴式教育不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口号,是落实到了点点滴滴的实践中去。反观另一种场景,父母花大价钱给孩子报了好多补习班后,每天的工作重点就是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命令禁止各种娱乐活动。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好,把孩子关在房间学习后,自己却在客厅看电视,或者监督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在旁边玩手机。世界上最无用的教育就是吼孩子,孩子前几次面对父母厉声斥责会乖乖照做,可是时间久了就当成一种习惯,对这种方式产生免疫力,逐渐学会了反抗。最好的方式还是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耳濡目染下自然会把孩子主动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
《论语》中有提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要先培养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的日常习惯,大多是从父母身上学来,追其根本,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肯费心思花时间,去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陪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帮助引导孩子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学习。
在得到学习中的反馈时,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也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
幼小的孩子是听不懂道理的,首先是认知比较薄弱,缺少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其次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事情。
这一点上,可以在很多成年人身上发现共同点,总是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理由来诠释其正确性,所以从现在开始,建议家长少使用讲道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家庭是一台打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副本,副本是一定不会有问题。如果出现问题,那一定是打印机或者原件出现了问题,每个孩子身上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如果妈妈爱打扮,那么女儿也会注重日常衣服穿搭,如果妈妈爱跑步,那么儿子也一定喜欢运动,如果爸爸喜欢钻研新事物,那么孩子一定也会对身边事物总是充满好奇。

培养优秀的孩子,父母要先自律。
我先生和大多数人对男生的印象不同,他很注意个人卫生,即使在家也从不邋遢,个人物品整理得简洁有序。
举例说:个人衣服会分好类后整齐地放在衣柜里;尽管已经工作多年,但上大学时的一些物品依然保留得很好;宝宝每次去医院看病的病例和检查单都是由他整理保存;每到休息日,他也会主动做家务,时间管理方面,早上闹钟响后会立即起床,规律的作息时间。
直到有天我见了婆婆,才发现原来这些特点在我婆婆身上已经根植下来,儿子是受影响下的产物。
自律的父母,孩子也会变得自律,可以控制饮食,做到不暴饮暴食;可以合理规划时间,做事绝不拖延;
设定好的目标可以按照计划表上的要求坚持执行,当孩子可以自律时,变得优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律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让身体形成良好的生物钟,合理规划每天学习娱乐的时间,做事不拖延,不沉迷电子产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
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学会主动承担责任,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热爱生活,爱身边的人;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坚决不能做。
学会最基本的礼仪规范
食不言寝不语,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尊敬老人,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乱发脾气,当有情绪时及时向父母表达。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一头是关系到孩子未来命运和每个家庭的幸福,另一头又连接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经济进步。
家庭教育的核心方法是言传身教,每个家长有榜样意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标杆,能够去陪孩子一起学习,参与到他们的成长中,培养孩子好的做人品质和正确的做事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意义上优秀的孩子。

有啥“我要打死你” 宝宝经常说狠话 先别生气 可能是这些原因
有哪些“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若想培养优秀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
你知道1岁前别让宝宝吃零食 一岁后 零食选择要注意避开这四种
为什么说孩子4岁前的运动能力,关乎将来的认知及智力,婴儿时期就要训练
帮助下为什么说三岁看老 想要孩子受益一生越早养成好习惯越好
告知孩子乱花钱咋办 掌握“哭穷”技巧 让孩子会省钱 不自卑
怎么孩子不耐烦 总嫌啰嗦 不是娃性子急 你可能引发了“超限效应”
热点孩子说别人不跟他玩咋办 3步法正确引导 让孩子成“社交达人”
你知道孩子过度沉迷于电子游戏 家长该如何做 才能让孩子劳逸结合
求学习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家长朋友注意啦
哪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未来才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这5点是教育关键
有认识养育女儿 并非简单的富养穷养 而是要在这5个黄金阶段“巧养”
有知道把握好7~12岁的养育重点 孩子便能脱颖而出 真正赢在起跑线上